中国网财经4月14日讯(记者 陈琼)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。下午7时多,太阳仍高悬着。刚刚落成的茶仓茶叶初制厂正迎来一天里最热闹的时候——劳碌了一天茶农们,肩挑手扛着自己采摘的茶叶赶到这里,过磅称重,领取收入。
罗晓东是茶厂的员工。看着茶农们排着队翘首等待卖茶叶的场景,他感慨万千,拿起手机随手拍了几张照片,发给千里之外的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:“您带动了多少农户!大家都感谢您!”
自2024年12月起,农夫山泉在云南的普洱市景东县、思茅区、景谷县,以及临沧市临翔区、云县等地,相继捐建了5座现代化茶叶初制厂。初衷有二:一是想让当地茶农跟着公司一起搞“标准化”,通过茶产业升级带动农民素质提高;二是,通过茶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民致富。
“我们捐建工厂,是想让农民兄弟亲眼看到什么是工业化。工业的技术是农业的出路”,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表示,真正的乡村振兴,并非单纯的物质援助,而是要通过现代化的手段,让传统农业焕发新的活力。
51岁的茶农左正兰,从出生起就在茶山上,距离不到100公里的大理城,她只去过两次。可如今,她的生活正在发生变化。
摊青、杀青、摊凉、揉捻、干燥、匀堆……这些她干了大半辈子的手艺活,都已被茶叶初制厂的机器取代。
“以前茶叶卖出门就不知去向,现在能知道它变成什么产品。”左正兰只知道农夫山泉卖水,没想到农夫山泉还做茶。当然,她更没想到,自己种的茶叶,能被用来做农夫山泉的茶。
这无疑是左正兰与现代农业最近距离的一次接触,在此之前,她所有的劳作都凭借“经验”。
如今,这些“经验”都成了液晶屏上的数字,这一串数字,能让茶叶的价格变得更高。
茶厂投产至今,保持着每天30吨左右的新叶采购量,每公斤收购价最高达到10元,较往年提高了20%至30%。大家收入涨了一大截,眼看着还能涨。
站在云南的茶山上,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对这里的茶叶品质赞不绝口,“其他很多地方的鲜茶是一芽一两叶,品质还不一定好;这里一芽四叶,还‘掐得出水’。如果卖不出好价格,真的是可惜了”。他坚信,云南的土地,云南的茶,配得上更高的价格,更高的待遇;农民配得上更高的收入,更好的生活。
钟睒睒明确提出了农夫山泉的要求:前端种植的118项茶叶有机标准,条条超越“国标”。
对土地的敏感,源自钟睒睒五十年前在诸暨农村的劳动经历。1970年代的那个少年或许想不到,那些关于土壤墒情、作物轮作的朴素认知,会在半个世纪后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。
他总是讲,自己就是一名“农民”。即使如今坐拥亿万财富,他依然自豪地称自己为“农民”。对钟睒睒来说,农民这个身份是与生俱来的,是土地赋予他的一部分。“我从土地里走出来,和农民兄弟在一起,才有现在的我和农夫山泉。”
钟睒睒一直相信,农民不缺乏学习的意愿和能力,缺乏的只是方向。土地和农民之间的联系,早已深深植根于他心中。钟睒睒坚持的,是要“用工业的方式帮助农民”,他明白这并不是一场“拯救”游戏,而是让农民获得真正的尊严和价值。
云南南涧茶厂负责人周红海这回下了“血本”。他已经拿出500万升级设备,接下来还准备投资1000万建造厂房2.0版本。
决心来自底气:2024年,农夫山区与他的茶厂展开合作,收购干茶20余万公斤,占全年交付量的60%至70%。
“农夫山泉对茶叶采购的要求’几近苛刻’,但这样的高标准可以带着我们转型升级,我们不能错过这样的机会!”周红海说。
这或许是钟睒睒更乐意看到的“价值”。5个初茶厂,对于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常年稳居全国第一,有产茶县100多个、美嘉体育app茶企9万余家的云南来说,不过沧海一粟。可这5个工厂,像是5颗种子,钟睒睒把它们撒播在云南的大地上,等待生长。
厂房的建设、设备的引进,这些都是钟睒睒深思熟虑后的选择。他说:“我们捐建工厂,是想让农民兄弟亲眼看到什么是工业化。美嘉体育app工业的技术是农业的出路。”他并非单纯地提供资金,而是通过这种看似简单的捐赠,向云南的茶农传递一个信号——现代农业,不仅仅是增加产量,更重要的是提高品质、提升价值。
“在国际市场,如果这个绿茶是来自日本的,美嘉体育app可能每公斤可以卖到接近30美元,但如果是来自中国,可能只卖到5美元。这么大的差距,根源在哪里?工业化!”
这种工业化的现代化手段,给了云南茶农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。钟睒睒并不把这视为一时的“公益”,而是着眼于长远的农业革命。
他清楚,农业的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,光有资金和技术支持,还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,更需要与农民共同走过这条漫长的道路。
“农业教会我的是,如何和时间做朋友。”钟睒睒常常提起这句话。他的眼中,农业从来不是一个可以迅速见效的行业。它需要耐心,需要积淀,更需要与土地和时间达成一种默契的契约。
在钟睒睒看来,乡村振兴不应仅仅是对贫困地区的援助,而是要激发当地资源的内在价值。农业文明,正是乡村振兴的基石。乡村的未来,不是依赖城市的辐射,而是靠本土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。
“乡村振兴不再是单向的输血,而是激活传统资源的价值觉醒。”钟睒睒深知,真正的振兴,并非单纯的物质援助,而是要通过现代化的手段,让传统农业焕发新的活力。这一过程,注定是缓慢而艰难的,然而他愿意付出耐心与时间。这份耐心,正是他与土地之间深厚关系的体现。
也正是这份耐心,让钟睒睒捐赠初茶厂的意义,远远超出了眼前的经济效益,它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一次深刻实践。这五个初茶厂,不仅是一个物质层面的改善,它更为云南茶农打开了一条通向现代农业的道路,让茶农从单纯的生产者,逐渐向产业链的中高端拓展。
“茶叶,这一片东方树叶,一定会在世界的坐标里找回自己应有的位置。”在钟睒睒的商业版图里,“东方树叶”是一个特殊的存在,它的目标,从来不只是“百亿”。“东方树叶”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,注定了要承载起更为厚重的期待与使命。
1.凡本网站注明“来源:中国网财经”的所有作品,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。
2.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及作者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,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。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,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,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、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。